梦见写画幢幡,是吉兆。
梦见幢幡。幢幡佛教常用,预示着会有佛力相救。
文人梦见大幡,预示文思日益。
军官梦见大幡,预计着升官。
原版周公解梦
梦大幡在指端。文人梦此,大贵;武士梦此,拜将;平人梦此,有吉者; 老者梦之,不祥之兆。《梦林玄解》
梦花幡。凡梦此有庆贺事。梦人授受,或置盘中,或挂壁间,主嫁娶之喜。梦此一对者,吉;梦单幅,或数幅,以所梦辞色推占。梦挂云中,或挂帐中,或玩弄而笑者,主有丧事。孕产梦之,生贵子。《梦林玄解》 梦见造幡,有福德,吉利。《敦煌本梦书》
造幡盖者,大吉利。《周公解梦》
梦幡花罗列空中。学者梦此,文思日益,辞章冠也;武将梦之,大战有鬼神助;老年梦之,子孝;僧道梦之,飞升。《梦林玄解》
梦写画幢幡,吉。此梦必其人有旧愿未了,宜持戒奉斋,以恭敬获鬼神之救,守义成仁,有吉无咎。《梦林玄解》
梦幢幡。主有佛力相救。《梦林玄解》
延伸阅读:周公解梦到底能不能信?
周公解梦是中国古代流传的解梦体系,通过符号化联想(如“水”象征财运、“蛇”暗示危机)传递集体经验,反映古人对梦境的朴素认知。其核心是文化象征而非科学理论,缺乏实证依据。现代心理学(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欲望理论、荣格的集体无意识)和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梦境是大脑在睡眠中对随机信号的整合与情绪调节,与周公解梦的普适性解释逻辑不同。例如,弗洛伊德强调梦境是潜意识冲突的伪装表现,而荣格则关注跨越文化的原型符号,两者均注重个体心理差异,与周公解梦的固定符号体系形成对比。
周公解梦的可信度受限于文化背景差异(同一符号在不同文化中含义可能相反)、个体经历的独特性(梦境需结合个人记忆解读)以及科学验证的缺失(预言梦多为巧合或记忆错觉)。其价值在于传承民俗智慧,可作为文化参考或心理反思的起点,例如通过“反梦法”缓解焦虑,但不宜作为预测吉凶的依据。现代应用中,建议将其视为娱乐或文化探索工具,结合心理学理论深化自我认知,而非依赖其解释进行重大决策。